全球奢华游戏-www.bst3388.com-欢迎您

bst3388全球奢华游戏欢迎您!

bst3388全球奢华游戏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四周历史学科中心活动记录

教科室 2018/3/25 16:54:45 点击4571次

时间:2018322日(周四)第34节课

地点:西阶梯教室

出席人员:董世勇、胡道珍、黄守金、唐庆喜、王效娟、张永贵、黄丽丽、蒋建章、杨彦春、尹涛、李莉、梁建山、黄忠、蒋建章、张由山

未出席人员:吴绍峰(公事)、司苏荣(产假)、宋建亮(请假)、叶娇、吴勇、柏吉民

活动流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讨

一、宋建亮老师:

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标有四个变化:文本结构的变化:新增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课程结构的变化: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的变化:通史加专题、专题;增加教学示例、评价案列和命题建议。四个新变化反映了高中历史课程新理念,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文本结构的变化:新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说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着三位是一体的。修订组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凝练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于五个核心素养的界定是: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视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是指一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个核心素养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五位一体。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通过五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达到历史课程的立德树人要求。

2)学业质量要求及层次划分

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一教育质量观为基础所规定和设计的学生课程学习活动所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某学科课程学习之后,应该形成的学习结果表现。

高中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后大成的核心素养表现地总体描述。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地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教育地发展功能和水平。具体地说: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再不同地课程领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地身心发展态度和状态,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过程在认知、技能、情感、价值观灯方面所表现出来地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也就是说,学业质量指向的是学生通过某一学科的课程学习所发生地行为变化。这种变化涉及量和质两个方面地变化。量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学了多少;质是学生在学习中学得好不好。学业质量要体现发展程度、行为变化、量和质,所以学业质量要划分水平,也就是不同层次地要求。

2、课程结构的变化:基于核心素养调整课程结构。三种课程结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中外历史纲要,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课程包括模块1史学入门、模块2史料研读。课程之间具有关联性、层次性和渐进性:中外历史纲要是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是递进和拓展;选修课程包括模块1史学入门、模块2史料研读是延伸。

课程设置、质量标准、与高考地衔接。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地共同基础课程,4学分,安排在高一年级,学生经合格性考试达到质量标准水平2,可活动相应学分,可以毕业。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在修完必修课后,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选择修习。每个模块2学分,经学业等级考试合格,达到学业质量标准地水平3或水平4,可获得相应学分。水平4是高考命题地依据。选修课程是供2学校、学生自主选择地课程,课标提供两个模块供选择。

3、基于核心素养地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变化

必修课程设一个模块《中外历史纲要》,着就调整了现行必修课程地呈现方式,将现行标准中地必修课程三大专题呈现改为通史体例,包括24个专题,突出时序性,以大时序笑专题地呈现方式,遇到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通过相关史事地整体认识,提升学生地核心素养。在选择时,重视基础性及其与初中地区别。选修课程对学生推出更高地专业要求,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地史料基础,又要有正确地历史观导向,旨在提高学生地史学专业素养。

4、增加教学示例、评价案列和命题建议

为了“好用管用”。每个模块内容标准后面,以及教学与评价建议中,都设计了教学提示和教学获得示例,21个;在“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中,提供2个典型试题及说明;附录中,提供1个具体地教学和评价示例。

二、黄忠老师:

最近,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几点粗浅的体会,向各位汇报。

一、新课标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史学理论。

新课标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乍一看很复杂、很玄妙,其实熟悉史学理论的老师一看就明白,很简单就是史学理论,就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学习史学基本理论。近几年本人读过感觉还不错的史学理论著作有这样几本。英国史学家E.H.卡尔的《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指出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台湾学者杜维运著的《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史料考证的基本方法、历史解释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历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写的文笔优美、笔端饱含感情,是一部读起来就不忍放手的好书。复旦大学张广智教授的《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是一部学院派作,系统介绍了西方史学流派的脉络演变,读了这本书使人知道接下来该读哪些著作。

记得以前经常有老师说你们历史好教,历史都是死的一成不变的。认为他们说的不对,但是也无言以对。读了几本史学理论著作以后再有老师这样说有时间我就会给他科普一下,已经发生的历史是死的、不能改变的,但是对历史的记述、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历史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卡尔说的好:“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大家熟悉的《全球通史》问世已经半个世纪,发行了7个版本,为什么要不断的修订,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新时代需要新史学”,可以说是对历史概念的最好注脚。

二、新课标要求我们进一步学习历史教育学理论。

大学期间,我们都学习过教材教法,那个时代还是讲授法一统天下的时代,后来流行的是启发式教学,我们慢慢也学会了提问。后来流行的研究性学习,由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不具备,我们都是嗤之以鼻,一笑置之。2010-2014年读教育硕士期间,研读了基本历史教育学著作,听了教授们的介绍才真正感受到基于“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下发现式学习的价值,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比,真正做到了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设计教学。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不能再一味追求讲的精彩,而应追求学的精彩。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本身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动起来,“做”历史。

三、新课标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

新课标针对以前历史教材时序性不足和学生通史基础较弱的缺陷,设计了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类似于初中教材的时序+专题的模式,但教学内容没有简单重复,相对于初中内容要大大深化。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较难,法律与教化、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货币与税收等专题都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较细,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专题和医疗与公共卫生专题都从崭新的视角细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交流与传播》较为空泛,涉及人口迁徙、商业贸易与战争等方式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看的人一头雾水。

四、新课标要求我们进一步改变评价方式。

新课标针对五大核心素养设计了四个水平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不同水平间如何甄别、区分是一大难题。但,不管怎样肯定会对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提出新的要求,试题考查的重点应当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要以新情景下问题的解决为重心。关于新情景,课标有特别的细化,细分为学习情景、生活情景、社会情景和学术情景,可以看出新的学业评价将会有较大的改变,当然这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于教学和备考的冲击性都很大。

我最近在看一些关于戊戌变法的著作,有一个体会就是:如果我们能在历史教学的某一个点上深耕,就可以比较深入的理解新课标,对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也一定会有崭新的理解,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跨越。

三、梁建山主任:

近日,仔细研读了《变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有以下几点认识。包括前言、附录在内共八个部分内容。

一、在前言部分,指出了课标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变化。特别强调了课标修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时代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定位是基于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

二、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方面,课标改变了以前使用的“指导思想”一词,这一变化进一步明确了高中历史定位、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历史课程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及培养目标,增强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

三、在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方面,改变了以前单一的课程目标的说法,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一词。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代替了以前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历史意识,吸取历史智慧,提高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家国情怀,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四、在课程结构方面,依据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课程改革的经验及历史教育的优秀成果,分为历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结构,改变了以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历史必修课程是共同基础,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史事和发展脉络,基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从三个主要领域呈现更为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历史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通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强化学生的史学专业基础。通过这三类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得到提高。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同进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此外,学习模块的设置,是对历史知识体系的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从基础的中外历史纲要,到递进、拓展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再延伸到专业的史学入门、史精研读等,体现了历史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性、和渐进性。既注意到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衔接与贯通,又注意到两者的区别,显现出高中历史课程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不同,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拓宽历史视野,强化历史思维,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改革接轨。

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在课程内容方面,更新课程内容,更具有时代性。

必修课程由专题史变成通史,按时间排序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相比而言,史实有增减。

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容变化更大。

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主要有七个环节:一是学习动机的确立;二是历史知识的积累;三是对历史的体验与感受;四是相关能力的培养;五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评价与理解;六是对历史线索、历史规律的概括与总结;七是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这既体现了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的重视,也突破了以往单纯注重政治教育的层面。并且,在每一学习模块和学习专题下每一学习内容都有具体的目标和学业要求,从而使学生不仅明白自己所学的历史内容,而且明白对这些内容应学到何种程度。这样,课程内容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六、增加了学业质量要求。

这是以前版本没有的。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明确了新的质量观,改变了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有利于教师更好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更加关注育人目标有效落实。也为阶段性评价,学业 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教、学、考结合。

七、进一步完善了实施建议。

将老本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合并为教学与评价建议,突出了教学实践中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的统一性;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将教科书编写建议变为教材编写建议,明确历史教材包括:历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地图册等,其中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材。新增了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指导原则、内容编排形式、历史教科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历史教科书的辅助资料等。有利于改变以往多版本,不统一的局面。

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变为地方和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建。明确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将学校图书馆()的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教师资源的建设、历史课程专用教室等五个方面。

新增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历史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格性考试,全体学生均须参加,以必修课程为考试内容,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即为合格,是学生学分认定和毕业的重要依据;另一类是等级性考试,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以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为考试内容,以学业质量水平4为命题的基本参照,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八、增加完善了附录内容。

一是新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二是完善了教学与评价案例。

总体感觉,2017版《课程标准》体现灵活、变通的特色,探索符合课改精神的公正、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选择性必修课程给人造成知识支离破碎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完整历史概念的形成。学生也要在课外更多的学习,以扩充知识面,积累基础知识。

选修课程将形同虚设。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2020 版权所有:bst3388全球奢华游戏
苏ICP备05002448号-3
image.png苏公网安备 32130202080886号
技术支持: 江苏高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今日访问量:[6823] 总访问量:[4489354]
Baidu
sogou